他叫陈轩豪,曾是中国足坛一名职业球员,拿过全国冠军级别的荣誉。
如今的他,身份已与中国足球再无关联,他在广东潮汕打理一家肠粉店,还是短视频平台的网红博主。
随着采访展开,这位25岁的00后球员,向我展开了他退役后的丰富职场经历:进过部队、教过课、在大学开过小卖部、做过电商、做过翡翠珠宝、在街头卖过花……

一个男孩足球梦的夭折
和我面对面的陈轩豪,是一个帅气阳光的大男孩,他刚结束一天的肠粉店工作,匆匆吃了口晚饭,就打开了话匣子。
作为“汕头潮派老程肠粉”主理人,陈轩豪一天要忙十几个小时,对他来说,职业球员经历似乎是很遥远的记忆了。
“小时候跟爸爸看2010年南非世界杯,然后自己抱着球,开始踢着玩。”
“以前我也追星,看梅西比赛,现在没时间,就很少看了。”
足球曾是陈轩豪的灵魂伴侣,陪他度过童年时光。“家里是做肠粉的,学校老师嘲笑我是肠粉弟,同学也欺负我。有次被老师扇耳光,我就很厌学,那时陪伴我的就是足球,觉得是个宣泄渠道,踢球就很开心,去学校就不开心。”

出于偶然机会,汕头体校的教练看到陈轩豪踢球,觉得是个好苗子,让他和体校球员一起练,接触到了正规足球训练。
练到16岁,陈轩豪参加广州恒大清远足校7天试训,获得通过和留队承诺,但此时家乡组建了汕头雄狮俱乐部,能踢中冠,想早点踢比赛的他,选择回家乡试训。
“我还不到16周岁,试训有很多28、29岁、30多岁的,两三百人竞争40个位置。”
“实战比赛开场10分钟,争一个高球,我鼻梁被踢断了,白球衣染红,眼睛也肿起来,他们要叫救护车送我去医院,我没去,塞着鼻子把比赛踢完。你看我鼻梁现在有个弯的地方,就是当时被踢断的位置。”
在汕头雄狮踢了一个赛季后,球队解散了,陈轩豪后来辗转效力梅县铁汉、东莞莞联等球队,在U17、U19级别打拼,踢青年超级联赛。据陈轩豪回忆,他足球生涯的最高峰,是在全国青运会代表广东拿到冠军。

回想起来,陈轩豪足球梦的背后,也有对爷爷的一份感情在里面。
“爷爷老年痴呆,老对周围人说:我孙子是踢球的,很棒。他电视上总放体育频道,其实都是英超什么的,但他觉得有足球赛就有我,他老问我,阿豪哪个是你?我就骗他说那个红衣服就是我。”
“等我真拿了冠军,爷爷已去世了,没法和他分享了,那时是又开心又伤心。”
亲身经历的中国足球乱象
2020年,陈轩豪的足球梦突然夭折,他因膝盖受伤而难以坚持。
中国足球的大环境,也是大批球员在当打之年退役的原因。在金元时代退潮期,大批俱乐部解散,下岗球员遍地。
陈轩豪说:“我们2001年这批球员,正当打就赶上中国足球最乱的时候。很多球员其实很有能力,但无球可踢,沦落到去踢野球,当枪手。”
陈轩豪所说的当枪手,在中国业余足球圈是常见现象,比如某些火爆的民间赛事,或某些行业内的业余比赛,想拿名次的队,会雇一些有职业履历的高手临时来当枪手,一个人踢一场能拿数百到两三千的收入。

陈轩豪回忆,在他踢球时,中冠球员的收入,至少不比工薪一族低。“我这个水平大概8千左右,还没算奖金。当时赢球奖金一场25万,按比例去分,主力、进球者这样往下去分。队里顶尖球员,可能有2万到5万的月收入。”
2017到2020年前后,是金元时代结束后的下坡期,但球员收入依然相当可观。而在今天,别说中冠,就连中甲球员,能有2万月收入,就已是顶薪了。
让陈轩豪对足球死心的,还有足球圈一些或明或暗的潜规则。
“队里分帮分派,我一开始不懂这些江湖规矩,进队被人欺负死了。新人要给老队员洗衣服、刷鞋、拎装备,凌晨被叫醒去给他买避孕套……场上也会排挤你,不给你传球,让你摸不到球。”
“我效力的某支队,教练很喜欢我打中后卫那种拼劲和气势,但他留不住我,某个俱乐部领导的小孩要进队,就把我挤掉了。教练和我坐在球场聊了很久,他说报名表都给我填上了,但他也没办法。”
“我离队时,大姐开车把我接回去,我哭了一路。那次是深刻感受到,有些事不是你努力就能达到的,有些东西你真的无能为力。”

“想读大学的球员,一级二级运动员证书很重要。比如拿了全国冠军,可能给你这个队分配三个一级证、六个二级证,但是证给谁,你得花钱,二级证几万块,一级证差不多十万。”
“我踢球是想进职业,觉得只要够努力,踢得够好就行。但被现实一步一步打磨,看到足球真实的样子,心里是失望的,为什么身边很多能力强的,却踢不上去……我退下来就不碰足球了,见得多了,内心有点抵触足球了。”
回顾自己的足球梦,陈轩豪仍有惋惜在里面。“说真的,一个孩子在中国要踢到职业,我觉得是万分之一概率。可在很多东西面前,你会觉得太无力了,不知道在哪一关就被扼杀掉了。”
退役后的生意头脑
退役之后,陈轩豪去考大学,文化课考了312.5分,但因膝盖有伤,体育专项分数反而受拖累,没考上本科,上了一所大专。在校期间,他开始展现出生意头脑。
“我从宿舍小卖部做起,入学时我有两千块,500块留给自己生活,1500块我就在网上买了很多泡面火腿小零食,我每间宿舍去发名片,做差异化服务。”

“所谓差异化,学校超市晚10点关门,也不送货上门,那我包送上门,10点后就是我的天下。我还可以帮学生泡好面,帮你们撕开火腿放进去。”
“大学生很懒的,那我就组团队去服务。你不喜欢上课是吧?我有人帮你上课。你体考不过是吧?我有人帮你代考。帮你拿快递拿外卖,帮你做各种事。”
“我还做二手书。向大三师兄论斤买书,一斤8毛钱,几乎全新的书。然后我招大学生打包分套,学校一套书卖七八百,我就卖三百,成本不过十几块。”
“还有包车服务,寒暑假回各地的大巴,我的差异化是大学生喜欢男女交友,我安排一辆车50个座位,20个男生20个女生,去某个地方玩两天一夜,然后再回家,类似旅游交友服务。”

“靠这些积累,我手上学生资源接近一万个,就能跟外面谈合作了。有驾校、酒店、文旅、吃喝玩乐各种店,我和他们谈:你包给我一个底价,我保证一个月给你带多少客流,至于我卖多少钱,那就是我赚的了。”
2023年3月,陈轩豪离开学校入伍,但因膝盖旧伤,他在两个月后不得不离开军营。“那时非常迷茫,又不想回汕头,还想在外面闯。”
陈轩豪在迷茫中一度又回到老本行:足球。“有几个月,去学校里做代课老师,上体育课、足球课。”
“那时还卖过花。我们卖了7天,赚了一万多块。也是做差异化,我卖的是品种最好的保加利亚玫瑰,另外从情绪价值出发,把花车搞得像网红打卡点,还有让男女朋友自己挑花摆花,参与制作过程,年轻人都很喜欢。”

从职业球员到肠粉店的落差感
如今回汕头接手家里的肠粉店,陈轩豪说,更多是因为一份责任感。
小学时,他被人起绰号“肠粉弟”,那时甚至觉得家里做肠粉丢人。但现在,做好这家肠粉店却成了他的“信念”。
“肠粉是我从小的记忆,我是父母做肠粉养大的,踢球也是家里做肠粉供我。我是家里唯一男孩,两个姐姐将来都要出嫁,如果我不回来,等爸妈老了做不动了,这份二三十年的手艺可能就这样消失掉,我会觉得很可惜,会有生命中永远少了一块的感觉。”
“我回来后,让这家店从家庭作坊,向标准化方向去走。以前是自家四五个人做,现在已有差不多13个员工。管理模式、食材制作保存、人员分工,还有互联网引流运营,都是我操盘。”

“早上4点起床,开始忙店里的东西,还要去市场。忙到下午2点钟,休息一个半小时,起来后也会自己做牛肉丸,送牛肉丸。另外抽时间写脚本,拍短视频。一天睡4、5个小时,一周七天都这样,自己做生意嘛,没有休息日。”
除了经营店务,陈轩豪在自媒体运营上也是一把好手,如今他已成了颇具人气的短视频网红博主。
大学时,他尝试过自媒体代运营,帮商家做方案、投流量,在互联网平台获得曝光度。如今做肠粉店,他很重视自媒体宣传,拍短视频反映店内日常,吸引了不少新客,还有人看了短视频专程驱车几百公里来品尝。
靠运改命 肠粉店也是我的绿茵场
直到今天,仍会有人拿陈轩豪的球员经历调侃:“球星怎么不踢球,回来做肠粉了?”
陈轩豪也曾为此有过落差感:“回想在球场里,观众喊我名字,还是挺感慨。现在有人说我踢球白踢了,又回来做肠粉,我心头还是会一咯噔。”

但球员经历带给陈轩豪的财富,却令他受用至今。
“要是没有我当球员时那种体力、毅力和忍耐力,现在的生意我也坚持不下来,每天睡四五个小时,起来时人都摇摇晃晃的。还有就是竞争意识,对目标的坚持不懈和面对挫折时的乐观心态。”
“我是踢中后卫的,要有很强的控场和指挥能力,现在我管理团队、制定计划都是很有进取性的。”
“包括在足球圈见过一些事情后,现在我碰到生意场一些很现实很无奈的情况,我也能接受,因为我都见过了。”
“做肠粉是很累很苦的,包括职业身份的落差感,很多人认为这是低声下气的服务业,每天做很脏很累的活,一天工作十几小时。但我现在心里有这个责任感,就像一种执念,一种精神支柱,让我能忘掉所有这些苦,去很从容的面对。”

也许是因为自身经历丰富,25岁的陈轩豪,在对人生的思考上,似乎有着同龄人所不具备的深度。
“命运是什么?我觉得是两个分开的东西。”
“命是一个人的出身,原生家庭怎样,身体是否健全,智力是否正常,是出生在繁华大城市,还是贫困地区……这是命,改变不了的东西。”
“运呢?就是我后天一步一步修为修出来的,是每一步的选择选出来的。要不要去踢球,要不要去创业,甚至某些时刻要不要塞个红包……诸如此类选择,每一步造就了我的运。”
“我觉得,命没法选,但靠运是可以改命的,你做好自己的运,那命运就是掌握在自己手上的。具体来说,那么现在这个肠粉店,也可以是我的绿茵场。”
(李普利采访/撰文)
